时间:2023-02-17 14:53:28 | 浏览:50
☞ 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的成功不仅仅因为有长期稳定的专业队伍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、有强大的学术支撑,更重要的是老一辈学者在编修过程中逐渐形成的“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、严谨求实的敬业精神、不计名利的奉献精神、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”
在许多人成长的道路上,都曾受益于一本辞书——《现代汉语词典》,有些人把这本书叫作“无声老师”“智慧的扁舟”。大概很多人还不知道,这本厚厚的词典已经走过一个“甲子”,在60年岁月里记录着我们的时代,积攒下一份“语言的史料”。
忠实反映时代语言
1956年2月6日,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《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》,责成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(从1977年5月起改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)编纂一部以确定词汇规范为目的的中型现代汉语词典。
为完成这一任务,原隶属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的新华辞书社(《新华字典》的编纂机构)、原隶属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中国大辞典编纂处(《国语辞典》的编纂机构)合并到语言研究所,与研究所部分科研人员一起,组建了40人的词典编辑室,由时任语言研究所副所长的吕叔湘先生兼任主任并担任《现代汉语词典》主编。
1958年夏,《现代汉语词典》开编。吕先生精心研究计划,组织资料收集和落实编写安排,制定并不断完善编写细则,主持编写工作,负责审稿定稿。1959年10月,初稿完成。1960年年中以后,试印本分8册由商务印书馆陆续印出,广为送审,为词典进一步修订和正式出版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吕叔湘先生认为,词典是进行语言规范化的最重要工具,语汇研究的结果一般要由词典总结。一部好的词典在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中所起的作用难以估量。编词典大有学问。从选词、注音、释义、举例到语法特点和文体风格的提示,乃至条目的排列和检字法这些技术性的工作,都有很多问题,有的比较好处理,有的比较难处理。
1961年3月,丁声树先生接任《现代汉语词典》主编和词典编辑室主任。丁先生在音韵学、训诂学、方言学、语法学、文字学、词典编纂等方面都造诣颇深,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先生曾说丁先生“大概是主持、领导大型词典编纂的最理想人选”。丁先生夜以继日地工作,1965年试用本出炉。
据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第3版修订主持人单耀海先生回忆,丁声树先生曾说过:这部词典忠实反映我们这个时期的语言,给后人留下一份语言的史料。经过普遍调查,尊重语言实际,大家都这么说,词典就得承认它。
许多词条的背后,都有着耐人寻味的故事。吕叔湘先生主持编写的试印本中“自作自受”里的“作”注为阴平zuō,丁先生修订时一仍其旧。与此相反,对那些存在歧义的读音,尽可能定于一音。如“吐蕃”的“蕃”,吕叔湘先生主编的试印本只列fán一个音,“吐蕃”注为tǔfán。丁先生修订时为了照顾同“番”的应用实际,增加了fān音,“吐蕃”改注为tǔfān。当时有人向丁先生说“吐蕃”一读tǔbō。丁先生说“蕃”读两个音已经够繁难了,不要再增加读者负担了(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第5版对这一读音做了修订)。
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的使命是确定现代汉语词汇规范,用典范的白话文来注释。从收录一代语词、反映语言面貌来说,《现代汉语词典》是前无古人的。
编词典是“圣人的苦力”
《现代汉语词典》1965年5月印出试用本后,分送有关方面审查。1965年底到1966年春,根据反馈意见做了修改,稿子再次送交商务印书馆。这时,“文革”开始了,编辑工作停滞,直到1978年《现代汉语词典》才正式出版。从1958年开始编写算起,历经1960年试印本、1965年试用本、1973年内部发行本,整整20年之后才得以出版。而1978年出版以来,《现代汉语词典》又历经6次修订,目前已出至第7版。这本不足2000页的词典,凝结着60多年漫长岁月里几代语言学工作者的心血。
著名出版家陈原先生说:“词典不是人干的,是圣人干的。”这是个中人的切肤体会。据词典编辑室的老先生回忆,《现代汉语词典》当年的编写工作按流水作业进行,一环紧扣一环,一环卡住就要影响下边的工作,每项工作都十分紧张。编写人员每人每周要编写100条,一个组长一周要审改600条。作为主编的吕叔湘先生一周要定稿1500条,工作量相当大,晚上还要把稿子带回家里继续看。
当时吕叔湘先生住在中关村,单位在西单,上班来回都乘公交车,中午饭是从家里带的馒头就着开水吃。他的胃病越来越严重,后来做了手术。吕先生在《现代汉语词典》出版20周年学术讨论会发言中曾经这样感慨:我们编这部词典可以说尝尽了甘苦,或者说只有苦而没有什么甘。要编好一本词典,就得收集大量资料,比如编《现代汉语词典》就收集了上百万张卡片的资料,要对资料进行全面、认真的分析、综合,工作繁杂,当然十分辛苦。
吕先生把编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的“苦”概括为4个方面:一是人手生,参加编写的人大都没编过词典,要边干边学。二是工作生,这类词典前人没有编过,没有严格意义的词典可以参考。三是时间紧,要在一两年内完成四五万条的编写任务。他说自己在一年多时间里差不多每天都要工作到夜里12点钟,又不能太晚了,因为第二天还得早起照常工作。四是干扰多,一次次运动耗费不少时间……先生感慨地说,“这本书出版以后,适合社会需要,读者反映不错,这使得我们心里感到安慰,也可以说就是我们的‘甘’吧”。
词典越编,胆子越小
吕叔湘先生说,词典工作“是不朽的事业”。词典是供人们识文断字、解疑释惑的工具,一定要求真务实、避免错误。
丁声树先生说过:“我总觉得词典越编胆子越小,常会出错。”每一个词条背后都需要细致深入地思考和研究,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的编者靠着一种对学术谦恭和谦卑的态度,确保进入词典文本的都是精挑细选、千锤百炼的,让读者在最节省的篇幅和最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有价值的知识。
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我国的词典事业还处在一个新发展的初期。接替吕叔湘先生担任《现代汉语词典》主编的丁声树先生深知,需要大力培养青年人。他曾说:“我要向一些老科学家学习,发扬做人梯的精神。”他不仅在工作中扶持年轻人,而且在生活上也像父辈一样关心。1967年,单耀海因病住院近两个月,在北京单身一人。丁先生每周日下午都到医院探望,病友们都以为他是单耀海的父亲。后来,已是耄耋老人的单耀海回忆起往事仍然感慨不已:“几十年前的往事,今天想来,犹历历在目,心底里也觉得不论是工作学习生活各个方面,父亲对我也不过如此。”一个月前单耀海先生刚刚去世,令人唏嘘。
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的成功不仅仅因为有长期稳定的专业队伍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、有强大的学术支撑,更重要的是老一辈在编修过程中逐渐形成的“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、严谨求实的敬业精神、不计名利的奉献精神、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”。学界甚至由此形成一门专门研究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的学问,叫“《现汉》学”。
在当下全球化、信息化浪潮的挑战下,《现代汉语词典》不能再囿于国内市场和纸本词典。2017年,中国社会科学院辞书编纂研究中心正式成立,给辞书编纂与研究搭建了更高的平台。同时,语言研究所新设立了新型辞书编辑室,研发数字化辞书和面向国际汉语教育的《现代汉语词典》学习版。另外,商务印书馆研发的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第7版App即将面世。在国际传播方面,汉英双语版的翻译工作已接近完成,商务印书馆与牛津大学出版社联合组建了国际编辑部,来推进这个项目的进程。同时,格鲁吉亚语版、阿拉伯语版、俄语版、西班牙语版、波斯语版的翻译工作也已经开始启动。希望《现代汉语词典》这部记录和承载中华文化的国家文化重器能够走出去,助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,在新的时代续写新的辉煌!
(来源:经济日报 作者杜翔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辞书编纂研究中心秘书长、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主任)
在学习强国中,听说辞海有了网络版,就去应用市场下载了一个,每天能查6个词。在我小时候的认知里面,辞海是最最全的,就像大海一样,现在我才知道辞海不是最全的,它兼有汉语字典,汉语词典,百科词典性质的综合性工具书,每个都有,但是不是最全面的。如果
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)日前,商务印书馆2022年第5期“青春做伴好读书:月度新书发布会”在线举办。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郑勇,编辑倪咏娟、孙祎萌,通过直播的形式向读者推荐商务印书馆5月重点新书,发布2022年5月“商务
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8日讯(记者李玉莹)在网上输入“zhanghao”时,你的输入法显示的是“账号”还是“帐号”?长江日报记者在查阅资料时看到,不仅是个人,不少权威报刊、期刊仍将二词混淆使用。你的输入法显示的是“账号”还是“帐号”?中
中新网西宁1月27日电 (记者 胡贵龙)1月26日14时,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汉藏词汇对照版)(以下简称:词典)出版发行座谈会在青海省委前楼5楼会议室举行。该《词典》的发行,将有助于涉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提高学习能力、畅通信息渠道、扩展交际范围
这是我女儿小学时的现代汉语词典,在1347页能看到明显的错误,这本字典孩子已经翻烂了,也不知道她发现没有?这样的词典还能用吗?
既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事件后,又出新华字典事件,细思极愤。几经折腾翻柜捣柜,才算找出尘封已久的词典,仔细对比,还是老词典可靠,老编辑们有爱国、文化情怀。197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《现代汉语词典》,全家人“扫盲"时,都经常翻阅查证,也有四十
日前,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《现代汉语词典》正式推出APP,这款APP在引发人们关注的同时,也未能逃脱词典APP一直以来的收费争议。大部分反对者认为,反对《现代汉语词典》APP收费,不是不尊重知识产权,而是《现代汉语词典》作为一部国人学习的基础
每经编辑:李净翰 杜波每经小编(微信号:nbdnews)没有成为文盲,并且能够每天流程地阅读、书写几十万汉字,最需要感谢的恐怕就这本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另一本是《新华字典》)了。图片来源:京东商城背着这本两斤多重,1800页左右的书上下学的日
文|孙小婷提到《现代汉语词典》,人们往往觉得亲切,毕竟大部分人可以说是“看着这本书长大的”。最近,商务印书馆推出了它的电子版,有些人却称“价格不那么亲切了”。据报道,近日,中国第一部规范性的语文词典——《现代汉语词典》APP正式发布,厚重的
安徽省六安市的“六”究竟读“lù”还是读“liù”?近日,关于六安的正确读音,引发社会热议。对“六”音之易误读,笔者深有体会。笔者一位朋友恰好是安徽六安人。笔者起初也将“六”读为“liù”,被朋友批评为“没文化”。朋友郑重其事地纠正说,六安
继《新华词典》等工具书推出App后,又一本词典加入了布局线上的行列。日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《现代汉语词典》正式推出App,然而,该App在引发人们关注的同时,也未能逃脱词典App一直以来的收费争议。但在业内人士看来,尽管当下工具书App的争
近日,中国第一部规范性的语文词典《现代汉语词典》推出App版本。据商务印书馆方面介绍,该App在呈现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第7版)内容的基础上,不仅呈现拼音、部首等纸书检索方式,还新增了手写输入查询、语音输入查询、摄像头组词查询等数字化检索方式
在刚刚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,许多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曾受益于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以下简称《现汉》)。这本词典因此获得了“无声的老师”“智慧的扁舟”的美誉。《现汉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规范性语文词典,自1978年正式出版以来,已售出7000多万册,
提起《现代汉语词典》,每一位汉语学习者都不陌生。它是新中国第一部规范型语文词典,被誉为汉语辞书史上的一座丰碑。近日,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第七版App以98元的价格上线各大应用商店,引发了网友热烈讨论。一边好评如潮,用户盛赞“必须给满分”“期待出